乔治·奥威尔的写作规则

可以用主动语态的地方就决不用被动语态

Posted by KCY on September 6, 2021

英国作家乔治·奥威尔不仅小说寓意深刻,散文也写得敏锐有风致。我最近读了奥威尔的散文集,发现他的一些观点,放在今日中国竟还能对症。奥威尔说,20世纪40年代的英语语言有两大弊病:一个是比喻陈腐,另一个是欠缺精确。

陈腐的比喻见“钢铁般的意志”、“致命弱点”之类的滥用。语言模糊缺乏精确,催生了许多毫无意义的句子。奥威尔举文艺评论的例子说,“某先生作品的特点是生机勃勃(或死气沉沉)”,这种司空见惯的评论不知所云,如果把“生机勃勃”或“死气沉沉”换成“黑”或“白”,读者会立即察觉语言欠妥。

一些含糊不清的用词,如现象、基本的、必然的、真正的、一体化、合理性等等,都是奥威尔深恶痛绝的。我们只要稍加留意,就能发现奥威尔视为陈词滥调的词,在今天的中国随处可见。

奥威尔说,使用隐喻的唯一目的是在读者心中唤起视觉形象。如果唤起的形象与语言描述的形象矛盾或不一致,说明作者自己也没有明确的所指,换句话说,作者根本没有在思想。因此,他建议严肃的作家在写作时要问自己六个问题:

1. 我要说的是什么?

2. 用什么话来表达?

3. 用什么形象或成语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?

4. 这个形象是否新颖,足以产生效果?

5. 是否能更短一些?

6. 有没有可以避免的笨话或蠢话?

奥威尔在他的小说中提出了“新话”的概念。新话是统治者为遏制民众自由思想而创造的新语言。在新话中,大量词汇及文法被简化、取代或取消,例如“好”(good)是指“喜欢老大哥”(to love Big Brother),而“坏”(bad)则被“不好”(ungood)取代。这是一种倾向性宣传,在今天的世界已屡见不鲜了。某记者抨击美国移民政策时说,“不要针对移民或劳工,只针对非法的外来人。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
奥威尔是个敏感的文体家,他自己拟定的写作规则如下:

1. 绝不使用在书报中司空见惯的隐喻、明喻或形象化比喻。

2. 凡是可以用短词的地方,绝不用长词。

3. 凡有可能删去一字,就尽可能删去。

4. 可以用主动语态的地方就决不用被动语态。

5. 如果能想出对等的日常英语词汇就决不用外来短语、科学词汇或套话。

6. 与其违反这些规则的任何一条,不如干脆胡说八道。


「发表评论」: